> 文章列表 > “不忍苦分明”的出处是哪里

“不忍苦分明”的出处是哪里

“不忍苦分明”的出处是哪里

“不忍苦分明”出自宋代李复的《和人子夜四时歌》。

“不忍苦分明”全诗

《和人子夜四时歌》

宋代 李复

窈窕月华来,对月理瑶筝。

将心托弦语,几弄未成声。

非关霜气涩,不忍苦分明。

《和人子夜四时歌》李复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和人子夜四时歌》

中文译文:

窈窕月华来,

对月理瑶筝。

将心托弦语,

几弄未成声。

非关霜气涩,

不忍苦分明。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复所写,描绘了一个人子夜时分弹奏着瑶琴,与明亮的月光相伴的情景。诗人将自己的思绪与琴音融为一体,但琴声却未能完全发出。诗人表达了对琴音的温婉之美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清辉月光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与对美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月光和琴音,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以\"窈窕月华来\"来形容月光的姿态,给人一种柔和而美丽的感觉。\"对月理瑶筝\"表达了诗人与琴音、月光之间的亲密关系。\"将心托弦语,几弄未成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法完全表达的遗憾之情。

诗中的\"非关霜气涩,不忍苦分明\"表达了诗人对琴音的追求和对美的追寻。霜气的涩意象化了琴音的不够圆润,而\"不忍苦分明\"则表明诗人不愿意琴音过于刺耳和明晰,而是希望保持一种柔和的美感。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追寻。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通过与月光和琴音的交织,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外在世界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追求。这首诗既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又表达了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寻。

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