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菜薰香清语久”的出处是哪里
“嚼菜薰香清语久”出自宋代艾性夫的《宿洪岩寺》。
“嚼菜薰香清语久”全诗
《宿洪岩寺》
宋代 艾性夫
形枯面冷住山人,仿佛钱塘老惠勤。
寺窭不充黄粟饭,佛寒添绣碧苔纹。
秋声茅屋三间雨,野色松岩几树云。
嚼菜薰香清语久,一灯明来夜将分。
《宿洪岩寺》艾性夫 翻译、赏析和诗意
《宿洪岩寺》是宋代艾性夫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洪岩寺过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寺的冷清与佛寺的庄严。
诗词以\"形枯面冷住山人\"开篇,形容寺庙的冷落与僧侣的孤独。接着写道\"仿佛钱塘老惠勤\",以杭州的著名景点钱塘江来比喻寺庙的悠久历史,而\"惠勤\"则是表达了佛寺中僧侣虔诚地修行。
诗中描绘了寺庙的贫瘠景象,\"寺窭不充黄粟饭\"表明佛寺的经济拮据,供奉的食物简单单薄。接着写到\"佛寒添绣碧苔纹\",用寒冷的气氛衬托出佛寺中碧绿的苔藓,给人以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感觉。
进入秋天的描写中,\"秋声茅屋三间雨\"传达出秋天的凉爽和雨水的萧索。\"野色松岩几树云\"则将自然景观与寺庙相融合,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幽深的环境。
最后的两句,\"嚼菜薰香清语久,一灯明来夜将分\"表达了作者在洪岩寺中用餐的场景。作者在清香的菜肴中,与寺庙里的僧侣交谈,享受着宁静的夜晚。而\"一灯明来夜将分\"则暗示着夜晚即将过去,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也象征了生命的短暂与流转。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洪岩寺的描绘,展示了寺庙的冷清、佛寺的庄严和自然的宁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一幅具有古韵和哲思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寺庙中的宁静与禅意。